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hakkau

客家風味創新之一:熟成鹹豬肉

科學廚師 江烘貴 博士 113/03/13



在農業時代,客家族群逢年過節,或是地方上的重大慶典,許多家戶都會宰殺整條豬,來過節或慶祝,當時沒有冷凍或冷藏設備,短時間吃不完整條豬,就以高鹽醃製保存,以備一段時間之後繼續食用,展現出客家人勤儉惜食的飲食文化。然而,高鹹的飲食習慣是有礙健康的,不但容易導致高血壓,也不利肝腎功能的養護。還有,原來認為要夠鹹的豬肉才下飯,然而現代醫學證實,多吃了精緻米飯,血糖控制的問題,就如影隨形了。

過去,我們都認為溫體肉類最為新鮮好吃。其實,將新鮮肉體在合理監控下保存,食物不發霉腐敗,那麼隨著時間經過,肉體會自我催化發酵熟成,產生出極致的美味。

「熟成」的高檔產品,首推西式的熟成牛排,屠宰後的牛排肉塊,自體本身的酵素,開始催化分解牛肉中的物質:把大分子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增加鮮味;肝醣轉變成葡萄糖,則呈現甘味;脂肪被分解成脂肪酸,產生肉香味與核果風味;運輸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被分解成單磷酸肌核苷(IMP),更產生了鮮味的加乘效果。還有在肉質方面,結締組織與肌肉纖維,也被分解成小分子,使肉變得軟糯彈牙。這些自體酵素持續分解,以至於產生極致風味與柔嫩多汁的過程,就叫做「熟成」。參考上述的牛肉熟成技術,接著在豬肉、雞肉與海鮮的食材上,也發展出類似的熟成技術,讓食物的風味層次與價值提升。



環顧海內外,西班牙伊比利火腿,也是用鹽醃製的食物,但是善用時間熟成的技術,最終製成的菜餚,消費者體驗到的滋味,不僅僅只是鹹味,而是無與倫比的鮮美味道,因而價值不斐。日本北海道的漁民,也用鹽醃製漁獲,熟成一天之後,也能產生人人稱道的鮮美滋味。鹹豬肉承載著客家飲食的文化與記憶,發展至今,仍是價值不高的一般食材。因此,新北市哈客合宜活動中心,五月分將展示客家鹹豬肉的熟成創新廚藝,配方與流程摘要敘述如下:

選用約兩公分厚的豬五花肉,裹上發酵力的紅麴或白麴,控制1%左右的鹹度,接著加入基本調味料,蒜末或是生紅蔥頭末,再加入中西式香草如紫蘇、九層塔、薄荷、香椿、迷迭香或百里香等,來增加獨特的香氣,醃製3-7天,使肉類產生熟成風味。熟成過程中,要切實隔離空氣與水分,才不至於腐敗變味。

烹飪方面,則可以選擇蒸熟、煎製、燒烤或裹粉油炸皆可,為保留食材原汁原味,則建議應用廚房溫度計,測定豬肉中心溫度在80-85度時起鍋,才能確保可以吃出鮮香多汁的客家熟成肉。上菜擺盤時,若加上碧螺春或東方美人的茶粉,更可以產生多層次的風味,提升菜餚的質感與價值。新北市哈客合宜活動中心,歡迎您來體驗客家美食的創新,以及客家飲食文化的分享交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