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徐漢治

客家小炒~為傳統客家菜餚「四燜四炒」之一



客家小炒為傳統客家菜餚「四燜四炒」之一,在台灣是十分受歡迎的客家菜餚。客家小炒發源於閩粵的客家人,後來流傳到台灣的客家聚落,其來源有數種說法,最廣為人知的為:早年先民拓墾不易,故逢年過節必備三牲,酬謝土地公的庇佑。當時因為在華南山地開墾的客家人活困苦,不常有雞、鴨、魚等肉類食用,只會在重要的婚喪活動才會宰殺牲畜,為了用盡牲畜每一部分,所以便以牲畜的不同部位製作多種菜式。每當祭祀完畢,生性勤儉的客家人就會用這些素材,搭配自家菜園種的青蔥,炒成又鹹又辣、油亮又香氣十足的重口味家庭菜,一方面開胃下飯,使人有充足熱量補充體能,另一方面在沒有冷藏技術的時代,可令飯菜存放較久。


客家小炒傳統上使用的食材有五花肉、豆乾、魷魚、芫荽、芹菜、蔥與醬油,而演變至衣食不虞匱乏的現代,亦有人加入蝦皮、紅辣椒、綠辣椒、蔥段等提味,風味更勝以往,且各家有各自獨特的風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