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hakkau

匯聚美濃創新的能量 迎向國際客家新境界



鍾昆宏2023.3.31


前言:《大航海時代的台灣》以及《千年客家》作者湯錦台;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羅芳伯傳奇》作者黃丙喜。兩位世界客家博覽會諮詢委員三月中旬参訪美濃,並和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美濃區長鍾炳光及鄉親座談未來發展。


會談摘要:


楊瑞霞:

黃丙喜教授歸來、湯錦台教授來聊,歡迎兩位客家傑出人士來美濃。美濃在全世界客家地圖裡面有非常閃亮的位置,特別是經過在台四百多年來的蜕變。

但是,時代進步很快,年青世代尤其是未來客家一棒接一棒的動力。今天很高興大家可以坐下來,用國際、在地、現在和未來、傳统和創新兼筹並顧的眼光,來探討我們故鄉的未來的發展和規劃。


鍾炳光:

今天真的是貴客光臨,在國際知名的藝術創新基地--「美濃窯」座談,格外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美濃近幾年在社區營造、農特產品和民宿休閒上,希望引進國際和青年創新的力量,加強客家和現代的整合,迎接新冠疫情後鄉鎮經濟和文化振興的新局。期待今天各位出鄉親多多指導。弟今天特別預訂了後生世代用現代化腦筋做的「美濃紅豆糕」,限量,不好買到,代表我們美濃人的心意。


黃丙喜:

本次回來最重要的目的是期待借由湯錦台先生長期在聯合國工作的經驗、遊歷全球族群歷史、文化和經濟的視野,經由和在地的各位傑出人士的對話,以及實地的参訪,一起來替美濃的未來發展找到創新、轉型的增值解方。

我們昨天先和台南市客委會古秀妃主委有過對談,主題聚焦在如何經過難得的「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讓南部客家在國際和世人的腦海裡點亮更鮮明、感動的印象。

時間寶貴,我們先請湯錦台先生發言。


湯錦台:

第一次來美濃,充分感覺美濃「勤耕雨讀」的客家精神,很佩服。

謝謝黃教授和他的兄長黃德喜老師今早帶我去参訪義民廟和廣善堂。這兩個地方充分顯示南部客家和北部客家原是一體,今後兩個區域的客家人更要聯合起來,一起和東部客家肩負起發揚台湾客家人或客家人在台湾的歷史責任。

博士多是美濃在今後可以大加發揮的地方。特色的發揚要善加結合歷史的背景和人文地景的價值。今天很高興碰到台湾客家第一個進士黃驤雲(註)的後代黃阿彩先生。他是美濃非常重要的非物質遺產,要善加運用他留來下的遺物,結合勤耕雨讀、忠孝傳家的精神,並以現代族群融合和官場倫理的視角,重新加以詮釋和展示,一定能讓人耳目一新,也深有感觸。

根據我的初步研究,美濃在外籍新娘的融合部份,也很有特色。人是歷史情境中的主角,而從中展現的精神是最美麗的風景和最有價值的資產。黃教授和我最近聊到眷村文化中,我們發現了美濃這種有時代意義的族群特色。

美濃的反水庫運動也蓄積了許多音樂、文學和藝術的動能。時代在變,主流價值也在變,面對全球新的ESG和SDGs的環保、教育、文化和住居的浪潮,大家也必須用新的視角來推動美濃新的公民、草根或社會運動。


宋廷棟:

湯教授和黃教授為美濃和六堆打開無縫接軌國際的機會之窗。在全球地球村的時代,我們真的要打開心胸,向外看。

楊瑞霞主委在擔任各校長時期,就在客家各村落推廣食農教育,經由糧食和水的戰爭影音,啟發敬天愛地的精神。正如湯教授指出,客家的運動是可和2050凈零排放的世界浪潮相呼應,進而替客家精神、文化、村落和產業增添新意。


鍾達榮:

發展鄉鎮產業、族群文化和區域經濟的整合,必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在地草根力量一起努力,才能成功。

我曾經考察歐洲、美國和日本相關的成功經驗,沒有例外。而近年又發現,住民自醒和分工合作更是關鍵。

美濃和六堆其實是一個觀光休閒、客家文化和農特物產的聚落,彼此各有特色,相互至少串成一條軸線,才能發光發亮。在發展策略上,小有小的優點,但要知道聚焦特色,做出差異化,分工整合,相互串聯,變成珍珠項鍊。


黃阿彩:

南部客家近幾年出現的好現象是,退休後的壯世代返鄉了,年輕的世代回來的也漸漸多了。這種跨世代能力和資源的整合是振興在地客家的希望。

美濃有不少讓人可以反思的珠寶,只是它散落在各村落,例如:菸葉大王林春雨的故居,它藏著一些值得客家人可以重新梳理的故事。換工、共食等等,現代人都它充滿好奇。

清代全台四位客家進士,有三位出身六堆。「勤耕雨讀、忠孝傳家」的客家精神在現代社會仍有吸引人的情境,差別在於得用現代科技技術和科學的方法賦予新意。


黃丙喜:

宗教其實在全球都是很有特色的觀光活動。美濃從靈山一直绵延到茶頂山,寺廟相連,其間風水傳說不少,是世界景觀學和宗教學的好材料。

近年我跟猶太教有些接觸,他們同意客家人是東方猶太人的觀點,也認同客家人和猶太人在講究孝順、風水、尊重讀書人和肯定女性角色部份十分類似。但可惜的是,我們沒有靜下心來好好面對、反思自己的優缺點、歷史價值和現代性的意義。

美濃媳婦蔡瑛珠女士將鍾理和對書桌的渴望和對妻子鍾平妹的愛,跟現代詩人楊牧的書桌和詩詞串聯,時空的跨代接軌,瞬間點亮了文學的價值和人文的意義。這是我們在談美濃和客家未來發展時不能沒有的創新。


溫仲良:

客家的危機在語言流失迅速。客家在傳承上沒有宗教、文字,已居先天劣勢,語言的功能更為重要。

怎麼辦?我建議美濃乃至全台客家鄉鎮多辦寒暑假的令營類活動,鼓舞青少年透過生活、教育和遊戲等沉浸式情境,拉近他們和客家的心理距離,培育他們對客家的親近度和歸屬感。


黃德喜:

每次返回美濃都發現,很多同學退休返鄉了,有一些在從事民宿、咖啡、茶飲等很有創意的小店,令人驚喜。

但同時也發現美濃也荒廢了一些歷史和文化資產,有些有做整修,但又太流於匠氣,實在可惜。

我和丙喜曾經特別抽空去朝元寺,想把聖嚴法師當年在此閉關六年半的情境和故事,透過紀錄影音帶重塑。這是美濃很亮麗又有人文和宗教深度的稀有資產,李永得政委在文化部長任內就很支持,可惜搜集資料已經不易,因當初未及保留,加上人都老去。


重點總結:

ChatGPT 的問世宣示了世界的文化、經濟、產業和聚落都將邁入非線性發展的時代。

不進步非但是退步,還將被世界摒棄。美濃、六堆、客家都面臨同樣的挑戰,但其中也充滿契機,如果我們願放開視野,打開心胸,不尚空談,勇於行動。


(註)據《維基百科》,黃驤雲祖上為廣東客家人,後由嘉應州遷台。其父為黃清泰,任嘉義長福營參將次子。黃驤雲自幼聰穎,入縣學,後轉福州鰲峰書院就讀。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中福建鄉試舉人。道光九年(1829年),登進士,授工部主事。

黃驤雲有五子,其中黃延祐、黃延祚皆中舉人,其女適新竹名士林占梅。其妹適張瑤,甥張維垣為同治進士,任浙江知縣,辭官返台後,受黃廷祚之邀,北遷定居頭份莊。


(註)據《維基百科》,黃驤雲祖上為廣東客家人,後由嘉應州遷臺。其父為黃清泰,任嘉義長福營參將次子。黃驤雲自幼聰穎,入縣學,後轉福州鰲峰書院就讀。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中福建鄉試舉人。道光九年(1829年),登進士,授工部主事。

黃驤雲有五子,其中黃延祐、黃延祚皆中舉人,其女適新竹名士林占梅。其妹適張瑤,甥張維垣為同治進士,任浙江知縣,辭官返台後,受黃廷祚之邀,北遷定居頭份莊。

bottom of page